快速导航: 南京概况南京新闻南京景点交通概况南京地图酒吧大全KTV一览南京公园南京风俗南京风情
  南京概况  

南京市简介: 南京,简称宁,江苏省省会,地处长江下游的宁镇丘陵山区 ,北纬31度 14分~ 32 度36分,东经118度 22分~119度 14分,北连辽阔的江淮平原,东接富饶的长江三角洲。


土地面积: 全市总面积651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976平方公里。 辖区跨长江南北两岸,包括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六个城区,雨花台、栖霞、浦口、六合、江宁五个郊区,以及溧水和高淳两个县。境内山地、河流、平原交错,城东有钟山屏障,城南有十里秦淮。流经南京段的长江约95公里,江宽水深,万吨海轮可终年通航,秦淮河和滁河的河谷平原是全市的重要农业区。


气候特点: 南京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能资源充足,年平均温度为15.6度,最高气温43度(1934年7月13日),最低气温—16.9度(1955年1月6日)。年平均降雨117天,降雨量1106.5毫米,无霜期237天。每天6月下旬到7月中旬为梅雨季节。

人口概况: 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南京市人口总规模已达623.8万人,其中家庭户191.2万户,家庭人口 (不包括现役军人、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的人)为560.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9.79%。全市人口居住在城镇的为443.5万人,占总人口的71.09%。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京市人口的文化素质提高 很快 ,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为12351人。全市共有51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8.56%。 1999年 少数民族77394人,其中回族64823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3.76%,其次为满族2311人,壮族533人 。少数 民族以建邺区为最多,共有13692人,占全区人口的9.13%。

南京历史: 南京历史悠久,东郊汤山发现的猿人头骨化石,证明3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生活于此。5--6千年前出现大批原始村落。南京以北阴阳营聚落为代表的大批古文化遗址属于这一发展阶段。南京地区在夏商二代,未见有城邑的记载。春秋时期南京地处“吴头楚尾”,作为军事前沿,吴、越、楚三国先后建有城邑。最早有记载的城邑是周景王四年(公元前541年)吴在今高淳县固城镇境内设濑渚邑。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范蠡筑越城于古长干里(今中华门外雨花路西),此为南京城区筑城之始。
公元212年,三国时期的吴主孙权在金陵邑故址,利用西麓的天然石壁做基础修筑了石头城。石头城临江控淮,恃要凭险,可以贮藏兵械和粮饷。因此,它是东吴水军江防要塞和城防据点。公元229年孙权在此建都,始创建业城,这是南京作为都城的正式开始,至今已有1700余年。 
东晋及被称为“南朝”的宋、齐、梁、陈是年代相继的5个王朝(317-589年),她们的都城是在吴建业的基础上扩大而成的,改名叫建康。连同在此之前的东吴,常被人们称作“六朝”,所以南京又有“六朝古都”之称。
到唐末五代十国期间的南唐,金陵再次被作为国都,部分地恢复了昔日东南重镇的地位。
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上皇帝宝座,国号大明,下令以应天府为“南京”,南京的名称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1378年改南京为京师,明初建都南京,历洪武、建文、永乐三帝,前后53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仍保留着皇宫,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中央机构。
1853年3月,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的太平军进抵南京城。天王洪秀全直接至两江总督署,不久即就此改建为“天朝宫殿”(1853-1864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
此后,南京又被清政府用作统治东南地区的中心。并根据被迫与英、法等资本主义列强所订的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将南京下关开放为商埠。
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清王朝,埋葬了封建帝制。同年12月,宣布起义的17省代表在南京集会,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以公元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以南京为临时首都,并选举孙中山先生为临时大总统。其后,在经过了十余年的军阀统治以后,1927年至1949年期间,中华民国政府又再度建都于南京。
1937年11月,日本侵略军侵占上海后分三路进攻南京。12月13日,日军占领了整个南京城。日军一进入南京,就开始了灭绝人寰的大屠杀。我无辜同胞惨遭杀害达30万人以上。日军占领南京后,把侵华日军总司令部设在南京,后来,以汉奸梁鸿志为头子的维新政府和以汉奸汪精卫为头子的伪政府均设立于南京,使南京成为日、伪统治中心。1945年8月14日,日军宣布投降,9月9日“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在南京黄埔路陆军总部大礼堂举行。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 
1949年4月23日深夜,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4月24日晨解放军先遣部队直奔“总统府”,把胜利的红旗插上了蒋介石“总统府”的门楼上。从此,南京这座世界闻名的文化古城获得了新生,永远归入人民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