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南昌概况

    南昌,江西省的省会,全国 35 个特大城市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它有着 2200 多年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国务院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南昌不仅是生态环境优美的“江南水乡”,还是“军旗升起的地方”,是一座举世闻名的英雄城。多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南昌地处长江中下游,鄱阳湖西南岸,是唯一一个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经济区相毗邻的省会城市,承东启西,纵贯南北。京九、浙赣、皖赣三条铁路线交汇于此,是京九线上唯一的省会城市; 105 、 320 、 316 国道纵贯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可达全国各大城市;水运经赣江入长江出东海。从经济学意义上看,南昌已成为国际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理想地区。

    南昌的自然环境优美,山环水绕,风光绮丽。西挽西山,北望梅岭,赣江穿城而过,“城在湖中,湖在城中”。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众多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跨入新世纪,南昌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富民强市”奋斗目标,全力以赴做好建设“现代区域中心城市和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两篇文章,利用南昌的“五大优势”,紧紧抓住开放型经济发展和市场取向改革两个关键,以大力实施打造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为核心战略,狠抓工业、农业、三产、招商引资、个私民营经济五个着力点,全力打造“成本最低,回报最快,效率最高,信誉最好”的“四最”品牌,吸引了许多国际大财团、大项目前来落户。

    2004 年经济快速发展,全市生产总值达 770.46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5% ,实际利用外资 7.3 亿美元,增长 25.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50 亿元,增长 48.9%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744 元,增长 12.2% ,农民人均纯收入 3414 元,增长 21.6% 。

    新的一年,南昌人民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两篇文章一起做,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持续、协调发展。

【历史沿革】

    六千多年前,南昌就建有若干个原始居民点。至三千年前,南起青云谱北至艾溪湖,形成了古代南昌居民的聚集区。

    公元前 202 年,汉高祖刘邦命颖阴侯灌婴驻守南昌一带。次年 ( 公元前 201 年 ) ,灌婴率部在今南昌火车站东南约 四公里 的皇城 ( 黄安 ) 寺附近修建了一个方圆十里八十四步、辟有六门的土城,时人称之为灌城,系南昌建城的开始。

    南昌之名始于西汉,寓“昌大南疆”之意。南昌城池多次变迁兴废,城名数易,别名诸多,其中汉称“豫章”、隋唐称“洪洲”、宋称“隆兴”,明代定名为“南昌”。 1926 年北伐军攻克南昌后开始设市。

    南昌文化昌盛,经济繁荣,“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代郡、州、府均在此设置。古代南昌在青瓷器的烧造,漆器、纺织品的生产、铜器制造,以及金、银手饰的生产工艺等方面都有很高的声誉,一度是江南的冶炼、纺织、造船中心和商业都市。北宋时,是全国五大造船中心之一。

    南昌钟灵毓秀。春秋战国时期,孔圣人的弟子澹台灭明 ( 字子羽 ) “南游至江”,中原文化开始传入。西汉至清代,南昌孕育了西汉高士徐稚 ( 徐孺子 ) ,晋代治水专家许逊,五代南唐的丹青家董源,宋代词宗晏殊,元代散曲作家刘时中,航海家汪大渊,明代天文学家欧阳斌元,明末清初“四大画僧”之一的八大山人 ( 朱耷 ) 和“三大医家”之一的喻嘉言,清代《四库全书》编辑彭元瑞、裘曰修和曹秀先等杰出人物。历代许多名士文人,如澹台灭明、梅福、王勃、张九龄、孟浩然、白居易、杜牧、韩愈、欧阳修、苏辙、朱熹、辛弃疾、陆游、杨万里、文天祥、唐寅、汤显祖、宋应星等,都在南昌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话轶事和不朽诗文,丰富了我国的文化宝库。

    南昌人民有反帝反封建的优良传统。历史上为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进行了无数次的斗争。鸦片战争后,南昌人民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

    1927 年 8 月 1 日 ,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同志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震撼世界的武装起义,南昌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被誉为“英雄城”,是“军旗升起的地方”。

    1949 年 5 月 22 日 南昌解放,新中国的诞生给古城带来了勃勃生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南昌人民继承和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在“一穷二白”的废墟上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型城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南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是突飞猛进。如今的南昌已初步成为一座经济发达、科技进步、文教先进、交通便利的现代化综合性城市。

【自然概况】

    南昌位于东经 115 ° 27 ′~ 116 ° 35 ′,北纬 28 ° 09 ′~ 29 ° 11 ′,处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滨临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全境以平原为主,东南平坦,西北丘陵起伏,南北长约 112. 1 公里 ,东西宽约 107. 6 公里 。总面积 7402.36 平方公里,平原占 35.8% ,水域占 29.8% ,岗地、低丘占 34.4% 。全市平均海拔 25 米 ,城区地势偏低洼,平均海拔 22 米 。西部是西山山脉,最高点梅岭主峰洗药坞,海拔 841. 4 米 。

    南昌是一座滨江城市、绿色城市、生态城市,有着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空气,具备建设现代花园城市的良好环境。

    全市水网密布,赣江、抚河、锦江、潦河纵横境内,湖泊众多,有军山湖、金溪湖、青岚湖、瑶湖等数百个大小湖泊,市区湖泊主要有城外四湖:青山湖、艾溪湖、象湖、黄家湖 ( 含礼步湖、蝶子湖 ) ,城内四湖:东湖、西湖、南湖、北湖。城在湖中,湖在城中。

    南昌气候湿润温和,属亚热带季风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秋短,夏季长。年平均气温 17. 5 ℃ ,极端最高气温 40. 6 ℃ ,极端最低气温 -9. 3 ℃ 。年降雨量 1600 ~ 1800 毫米 ,降水日为 144 天,年暴雨日 58 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77% 。年日照时间 1900.5 小时,日照率为 43% 。年平均风速 2. 5 米 / 秒。年无霜期 291 天。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适合植物、花卉生长,是营造“花园城市”的理想地区。

【自然资源】

土 地

耕地面积 20.78 万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 19.0 万公顷,占 91.4% 。在有效灌溉面积中,旱涝保收面积 15. 4 万公顷 ,占80.9% 。

水资源

全市年均产水量为 59.73 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为 55.49 亿立方米,地表径流量为 51.42 亿立方米,还原水量为 4. 07 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为14. 8 亿立方米 。水资源蕴藏量为7.27 万千瓦,可供开发的资源为 3.45 万千瓦,占蕴藏量的 33.7% 。

森 林

林地面积 13. 2 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17.1% ,活立木蓄积量 220 万立方米。野生动、植物资源品种繁多。

矿 藏

以非金属建材矿为主,兼有燃料、矿泉水等各类矿产 28 种。其中有工业开采价值的 8 处,已发现矿点、矿化点 100 处,尤以建筑用砂、砖瓦粘土、饰面石材、石灰石和矿泉水等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花岗岩、砂卵石储量巨大,开采历史悠久。

商贸流通

    因水路交通便利,南昌历来是南方重要的商贸流通城市,商贾云集,不仅为覆盖全省的消费品集散地,也是沿海地区商贸辐射中西部的中转枢纽。大型商业蓬勃发展,形成了“城内大商场,城郊大市场,城外大物流”的格局,城内主要有南昌百货大楼、洪城大厦、新洪客隆、北京华联 ( 江西 ) 、沃尔玛、麦德龙等大型商场,城外有洪城大市场、江西装潢建材大市场、南昌深圳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等大型批发市场。著名的洪城大市场是全国九大日用品中心批发市场之一。

【基础设施】

    南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市郊向塘有 98 股道的全国第二大货运编组站,是我国铁路交通的一个重要枢纽。水路可通赣江、抚河、锦江和鄱阳湖沿岸城镇及长江各口岸。民航已开辟了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福州、厦门、西安、昆明、珠海、海口等 30 多个城市的航线。公路是 105 、 316 、 320 三条国道的交汇处,已开通昌九和梨温高速公路,赣粤高速纵贯南北。水路运输最大内河装载能力为 1000 吨,可由九江沿长江水域经上海港出海。公路全部成网,所有乡村均通公路。从南昌驱车安徽、湖北、湖南、浙江等周边省省会的距离全部在 5 小时左右,形成了一个以南昌为中心的“ 5 小时经济圈”。

    邮电通讯发达,建立了国际间通讯联系,市内电话可直拨许多国家和地区,是全省电讯枢纽和华东地区邮件转口中心。 2004 年,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 183.94 万门,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 7.0 万门,移动通讯网交换机容量达 270 万门。

    市内公共交通发展迅速,供水、供电等公用基础设施完备,全年自来水日供水能力 134 万立方米,全市管道煤气日供应量为 9.31 万立方米 / 日。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环境和旅游】

环 境

南昌生态环境优美,拥有一流的空气,一流的水,赣江穿城而过,市区湖泊众多,形成了江南独特的水乡美景;城北的西山和梅岭,素有“小庐山”的美誉。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率较高。

旅 游

南昌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五彩缤纷看南昌,有以江南名楼滕王阁和著名的八大山人书画纪念馆为代表的古色旅游;有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有以百花洲、象湖、森林公园等为代表的绿色旅游;还有以号称绿洲中的沙漠厚田乡、都市里的候鸟天香园为代表的特色旅游,以南昌为旅游集散地,还可前往鄱阳湖候鸟保护区、庐山、景德镇、三清山等著名的旅游风景区观光。

    南昌拥有星级宾馆 40 家,其中五星级酒店有江西宾馆和凯莱大酒店,各类体育场馆、娱乐设施和高尔夫球场、度假村等一应俱全,为八方来客提供舒适、优雅和丰富的休闲生活。

【对外开放】

    对外交往 1992 年,南昌被国务院批准为内陆开放城市,已与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先后与马其顿斯科普里市、墨西哥托卢卡市、日本高松市、芬兰瓦尔济考斯基市和托亚拉市结为友好城市。

    利用外资 1984 年至 2004 年,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 2015 项,吸引了来自美国、欧洲、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台湾、香港、澳门等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 2004 年实际利用外资 7.3 亿美元。出口市场已扩展到日本、美国等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4 年南昌地区海关出口总额 10.75 亿美元。

【教育与科技】

教 育

南昌是全省的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全国三大职业教育基地。市内拥有包括全国重点大学南昌大学在内的 14 所普通高等院校, 2004 年在校研究生 6941 人,在校大学生 28.99 万人,在校中专生 9.05 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 8.78 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 99.4% 。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博物馆 22 个。出版报纸 3.97 亿份,杂志 0.51 亿册,各类图书 1.81 亿册。

科 技

南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较集中,科技优势明显,科技创新能力较高。 2004 年,成功加入了世界科技城市同盟 (WTA) ,成为全国第 10 个加入该组织的城市;“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顺利落户南昌;全省首家高新技术投资风险公司“南昌创投”挂牌运作。全年全市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 16 项,专利申请量 1284 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