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风情   

    福州是福建省省辖市、省会。因宋代太守张伯玉倡植榕树以后,“绿荫满城,暑不张盖”,城内外榕荫郁郁,古树名木良多,又别称“榕城”。它位于福建省中部东端,台湾海峡西岸。东西最大横距123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45公里,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l043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70.5平方公里:现辖闽侯县、连江县、罗源县、闽清县、永泰县、平潭县、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晋安区、马尾区、福清市、长乐市等5区6县2市。总人口569.95万人。

    福州古为闽越国故都,是我国沿海开发较早的城市之一。地面、地下文物丰富,古城建筑格局和传统风貌保存完好,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互相融合,交相辉映。因名胜古迹众多,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名人故居150多处,还有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11处。其中华林寺大殿建筑独具一格,是中国长江以南现存的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物。福州至今保留自唐以来形成的坊巷;“三坊七巷”和朱紫坊街区。坊巷纵横,石板铺砌、白墙青瓦,布局严谨,雕刻精致,古朴典雅,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福州别名“三山”,城内于山、乌石山、屏山三山鼎立,白塔、乌塔两塔以峙,年均径流量600多亿立方米的的闽江横贯城区,构成"三山两塔一条江”的独特城市格局。

    福州素有“海滨邹鲁”之美誊,历史文化悠久、历代英才辈出。早在五代十国时,闽王王审知就设“招贤院”、“四门学”,到19世纪中叶马尾船政学堂成立,一干年来学风兴盛。宋、明、清三个朝代,福州籍进士达3624人、位居全国各府州前列:近现代出现许多杰出专家学者,截至1996年中科院共有福州籍学部委员、院士47人,列全国各城市前茅。福州近现代出现了一大批著名人物,如林则徐、严复、林觉民、林祥谦、侯德榜、张钰哲、高士其、陈景润、郑振铎、谢冰心、邓拓以及旅外科学家林同炎、邓昌黎、林家翘等,近年又涌现出陈章良等青年科学家。

    福州是著名侨乡,旅居国外的侨胞和港澳同胞250万人,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率民移居马来西亚垦殖拓荒的黄乃裳,被誉为沙捞越“新福州人之父”;“华人首富”林绍良、“世界糖王”郭鹤年、“香烟大王”蔡云辉、“木材大王”黄双安等在海外的创业史、更使福州人刚强自信、刻苦耐劳的精神发扬光大; 

    福州城内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温泉,旅游资源丰富颇为丰富。有岩洞幽奇、题刻如林、古刹生辉的"石鼓"名山;有被中外游人称为"海上仙境"的平潭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有被宋代著名诗人辛弃疾称为"未嫁西施"的西湖公园;有岩洞湖泉兼备,以盛产灵芝而得名的青芝山;有"雅胜鼓山"的石竹山以及方广岩、白岩、碧岩、姬岩、三十六脚湖、十八重溪等30多处名胜古迹。闻名海内外的一批文物古迹,有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祠堂、李纲墓,有举世罕见的开元寺大铁佛,有誉为"天下四绝"之一的乌山般若台记,有为纪念百年前中法海战牺牲的中华烈士而修建的昭忠祠,有中国金石史上奇迹的枯木庵树腹碑以及闽中名刹涌泉寺、西禅寺等。

    以福州菜肴为代表的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佛跳墙"更是名扬海外;风味小吃遍布全城,鱼丸、燕皮、线面等具有地方独特风味。